#國慶日魔咒
對於部分投資者來說,國慶連假或是過年時,會先出清手邊持股,收價後再買回。
#該買還是該賣
因為出現風險事件的話,一般投資人無法交易也跑不掉,所以乾脆在假期之前賣掉,換成現金比較安心,假期結束後再買回來,所以放假前跌,收價後漲。(還有一件有趣的觀察,恐怖攻擊在假日發生的機率高於平日,可能是恐怖份子在禮拜五會先賣掉相關持股或購入黃金/VIX等避險資產,再趁機大發災難財)
#支持上述說法的,還有另一個理論:
假期前大家需要現金支付連假的旅遊開支、禮物、紅包等消費,等收假結束後,剩下的錢再投入股市。
#到底這個理論是真是假,我們來看看歷年國慶前後台股的漲幅規律(圖1)
從1999~2013這15年的時間裡,台股指數在國慶日前五日下跌6次,上漲9次,國慶日後五日下跌7次,上漲8次,其實並沒有明顯的規律,但如果計入14–17年的數據,國慶後台股指數上漲的機率的確較大,而國慶日後的60天,台股更是普遍上漲。
#其他類似的規律,還有美國的Sell in May,Buy in Nonvember(五月賣出、十一月買回持股),為什麼要在五月賣出、十一月買回持股?
因為怕第二季財報不如預期。是否有證據支持?如果以道瓊工業指數來看,還真的有!
#從歷史數據來看,1950~2013年道瓊工業指數在五月~十一月的平均回報只有0.3%,從十一月到隔年四月的平均回報卻有7.5%!為什麼呢?諸如分析機構富比世 (Forbes)也尚未找出確切的答案,根據報告指出,有幾項理由為Sell in May,Buy in Nonmember的成因:
1.與平常相比,暑假時的交易量少了很多,市場上的資金少了,價格自然就漲不起來。
2.散戶們先行動,在相信。
#看到這裡,其實會發現不管是我上面說的國慶日、美國Sell in May,Buy in Nonmember亦或是擦鞋童理論,這些現象都是經由大量統計發現的--和技術分析一樣,一旦這些機構發布了他們觀察到的規律,只要越來越多人相信並使用這個規律,能從中獲利的機會就越來越小。
例如:大家知道暑假是飲料股會普漲,於是有其他機構在暑假前,可能5月就開始大砸買盤,隨著價格被逐漸拉平,這種套利的機會也變得微乎其微。
#國慶快樂 #台灣 #冒個泡